新冠病毒疫情之下,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中国部分医药企业的停工停产,正在危及全球医药产业供应链安全。
国内包括维生素在内的不少原材料已经涨价,印度的医药企业已经开始逐渐感觉到原材料供应链的紧张,对于欧美等国医药企业的影响,目前也已在动态评估。
对于中国药企来说,这不仅是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捍卫自身产业链地位的大决战,不少药企已经在努力恢复生产。
全球担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生产的原料药超过1500种(全球生产有2000余种),原料药总体市场规模占全球超过三分之一,在抗生素、糖尿病、止痛药及维生素、艾滋病药物的全球供应链中,中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中国原料药出口规模已接近300亿美元左右,约占全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位居全球第一。欧美、印度等多地药企的原料药都来自中国。
有海外医药分析师明确表示,全球整个制药行业都非常依赖中国,但现在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国际制药公司都有些恐慌。一名美国FDA顾问曾说,在原料药供应链上,如果中国出现问题,这将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有数据称其70%的原材料依赖中国。印度制药界人士警告称,除非中国工厂恢复生产,否则大多数公司库存到本月底将陆续告急,甚至可能会出现恐慌性抢购。
在医药行业,中美之间高度依赖。美国约80%成品药生产用的原料药来自中国,而中国现有13%的制药工厂生产在美国销售的药品成分。美国FDA发言人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由于中国疫情引发的药品短缺通知,旦行业担忧确实存在。
但不同于印度制药界紧张的气氛,许多欧美药企保持了谨慎的态度,许多企业在淡化关于短缺的说法。辉瑞表示,其绝大多数成品药和活性成分都不是从中国采购而来,但正在密切关注局势,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供应中断,该公司旗下有大量仿制药业务。
强生发言人表示:“我们制定了业务连续性计划,其中包括保证高风险地区以外的主要分销中心的关键库存,以及与外部供应商的合作,以应对不可预见的事件。”
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则否认了原材料短缺的问题,其首席执行官埃码·沃姆斯利在不久前的业绩交流会上表示,“我们正在关注这个问题,从短期来看我们没有问题,需要密切关注(目前的局势)将持续多久”。
另据英媒报道,包括迈兰和以色列梯瓦制药在内的仿制药巨头均拒绝对潜在的供应链问题作出评论。欧洲许多龙头企业也称,若如果疫情持续,情况可能会改变。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疫情防控而导致的员工到岗时间推迟,以及交通物流管控、销售推广受阻等因素,企业生产停滞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已经显现——市场供需矛盾格局开始走强,补库存意愿上升,价格出现上涨,制药成本被迫推高。
“我们占了很大的市场,另一家也在湖北,都不生产的话,市场供需关系肯定是不平衡的。”位于湖北潜江的永安药业(002365.SZ)称。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占全球5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产品80%以上用于出口,核心市场系欧美等发达地区。
维生素主要品种节后在国外的价格则已率先上行,国内市场紧随上涨,国内维生素E目前均价相较节前最高提价幅度达到30%,生物素最高涨幅更是达到50%,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等亦有不同程度上涨。
复工防控两不误
对于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拥有重要地位的中国企业来说,新冠疫情也使得其地位面临风险。如果无法及时复工复产,满足海内外客户的订单需求,很可能意味着违约,国际市场形象受损。更大的问题是其市场被竞争者所取代。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积极措施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推动包括医药行业等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目前,全国各地除湖北外,企业大多已在2月10日复工,且做到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湖北企业则已多次延期复工,目前推迟到2月20日以后。
对于中国药企来说,这不仅是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一场捍卫自身供应链地位的大决战。来自浙江的华海药业(600521.SH)表示,“公司已于2月10日逐步复工,目前符合条件的员工都已返岗。”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普利类、沙坦类原料药供应商,入选了浙江省首批省级重点外贸企业复工和优先保障清单,是该省医药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国内维生素A产能最大的公司新和成(002001.SZ)方面透露,公司海外订单已大量积压,新昌厂区也于2月10日复工,但由于诸多原料来自尚未获准复工的上虞厂区,未能恢复全部产能,产能利用率已达50%以上,在山东的厂区也开足马力生产,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
但是湖北的非疫情防控必需企业还在等待。永安药业工作人员介绍称,何时能复工,公司也在观望,公司已经做好复工准备,包括返岗员工统计、供应商联系、货运公司联系、客户咨询反馈以及复工后疫情控制措施等。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现在湖北企业遭受了重创,但困难是暂时的。”但她也表示出担忧,目前公司面临着人工等成本压力,货卖不出去,没有营收和利润,对一季度业绩肯定会有很大影响,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支持举措。
广济药业董事长安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担心的则是国内国外的货发不出去。广济药业是一家位于湖北黄冈的原料药企业,是全球产能最大的维生素B2生产企业,产能在全球占比高达50%,且有一半营收来自海外客户。
有海外医药界人士也指出,很多材料是空运的,即使中国企业开工,因目前大批进出中国的航班停飞,也面临物流运输的困难。
安靖坦言,今年压力还是比较大,“货发不出去,客户有可能考虑在海外优先采购,海外市场可能会受到影响。”据了解,维生素B2还有巴斯夫和帝斯曼两大国外供应商,其产销都在正常进行。为降低影响,安靖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和一些客户沟通,向他们说明情况,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的处境,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海外企业或也将有所行动。英国政府卫生部此前则致信各制药公司和医疗设备制造商,要求他们检查自己的供应链,如果依赖来自中国的原料,就寻找替代来源。罗氏的一位代表称,公司拥有一个可以满足来自中国的全球需求的原料药,具有库存储备,并且有从另一个地方采购的机会。
目前除了中国外,印度也是全球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基地,欧洲也是原料药的纯出口地区。但也有观点认为,制药商短期内可能很难更换供应商,因为监管审批需要的周期较长。但这仍无法排除国内企业客户流失的风险,因此加快推进复工复产迫在眉睫。
市场分化
疫情肆虐之下,中国医药行业也受到二级市场的极大关注,医药生物指数今年以来(截至2月19日,下同)累计涨幅达到11%。
具体来看,疫情的发展,影响医药企业生产,影响材料供应和下游生产,其对供应链的深刻影响,这些都必然反应在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上。这些表现,因为生产地域、供应链所处位置等都会有不同表现。
从申万医药行业来看,湖北当地医药企业数量仅11家,占比仅为3.4%。不过,疫情发生之后,各地交通阻断,春节之后,很多工人无法返回工厂从事生产;再加上各地严控疫情,工厂停工,才是这一轮医药企业供应链危机的真正原因。
二级市场如实的反映了这种时滞差异,疫情一开始,上涨较多的是跟病毒、杀菌、口罩相关的概念股,如鲁抗医药等。但是春节后,停工停产的消息对于供应链的影响开始凸显,前期跟病毒直接相关的概念开始回落,反倒是浙江医药、新和成这样的原料药股,备受投资者青睐。
不过,细分领域市场表现存在明显分化。具体来看,申万医药、化学制剂指数表现较差,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均有5%左右,医药商业、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则在11%左右;表现最好的当属医疗器械和原料药指数,同期涨幅分别达到约25%、20%。不可否认,疫情当中需求激增的医疗防护耗材和试剂等成为支撑医疗器械表现亮眼的重要因素。
在申万医药行业的29家原料药企业中,有22家企业股价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为正,其中海正药业(600267.SH)高达55%左右。但该公司存在炒作成分,其近期获批的法匹拉韦片被视为全国首个批准上市的对新冠肺炎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但实际上该公司也是全球重要的原料药供应商,该公司八成以上的原料药用以出口。
涨幅靠前的还有多家维生素企业,其中生物素龙头圣达生物表现最好,其今年以来累计涨幅接近30%。我国是生物素产能大国,此前多家企业停产,行业供需偏紧,此次疫情则加剧了这种局面,生物素最新市场报价在主要维生素品种中上涨也最为明显,圣达生物作为龙头企业自然遭到追捧。
此外,维生素头部企业新和成和金达威表现也不错,浙江医药甚至拉出涨停,肝素钠原料药两大龙头企业海普瑞和健友股份也有亮眼表现,均达到25%,海华药业的涨幅也有14%。这背后均是基于相同的逻辑——疫情导致供应偏紧,出现价格上涨,从而带来业绩预期,多家机构近期也纷纷作出推荐。随着疫情结束,企业完全复工,这种情况恐怕难以为继。
最后,投资者还是应该意识到,疫情只是个外部催化剂,医药股的表现很大程度仍由业绩基本面主导。在目前已发布去年业绩预告的190多家药企中,超过六成企业实现增长,涨幅较好的原料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行业整体业绩表现较好,中药和化学制剂行业则由于医保结构调整、一致性评价、集采等因素影响业绩表现不佳。
具体到原料药行业来看,19家发布业绩预告的企业中仅有4家出现下降,涨幅较好的海正药业的业绩则出现翻倍,预计增长116%至121%,净利润出现大幅下降的永安药业、赛托生物、尔康制药等今年以来股价涨幅均为负,市场仍存在出理性的一面。
对于未来市场趋势,国泰君安医药团队认为,这种阶段性影响会随着疫情结束逐步恢复,二级市场短期炒作不改变终端市场和产业自身应有的发展轨迹。这也表明,中国在全球医药产业链当中的重要地位短期内或会受到影响,但仍有继续恢复的可能